在机器视觉定位检测领域,掌握打光技巧是一项既复杂又极具挑战的任务。这包括从基础打光方法,比如背光、高角度光、低角度光以及无影光,到更高级的特殊场景打光策略,例如使用亮光来检测材料缺陷、选择特定波长的光进行精确定位。每种打光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。在具体操作中,我们必须依据检测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目标物体的特性,灵活地挑选并运用这些打光技巧。通过不断的试验和调整,我们可以达到最佳的打光效果,从而提高机器视觉系统的整体性能。
背部光源:塑造轮廓的艺术利器
背光技术,字面意思即光源位于被检测物体之后,光线穿透或环绕物体,在明亮背景衬托下形成物体的暗影轮廓。其作用原理类似于在阳光下,身体后的光线投射出影子,从而在地面清晰地映射出人体轮廓。这种照明技术特别擅长于展现物体的轮廓线条,常用于检测孔洞与缝隙、边缘识别、尺寸测定以及零件的摆放与定位等工作。
在制药行业中,对药瓶瓶口的精确检查至关重要,以确保瓶口无损坏、无变形且尺寸达标。采用背光照明,药瓶瓶口的轮廓在图像中极为清晰,即便是极其细微的裂缝或变形也一目了然。这种照明方式便于机器视觉系统进行精确的分析与判断,从而确保药品包装的质量与安全性。
在螺丝尺寸的检测过程中,背部光源扮演着关键角色。借助背部光,螺丝的螺纹、头部形态以及整体尺寸都能被清晰地展现出来。检测系统能够依据这些图像数据精确测量螺丝的各项尺寸参数,并据此判断其是否满足生产标准,从而显著提升了螺丝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效率。
高角度光源:彰显表面的光滑与瑕疵。
高角度光照法是指光线以大于45°的角度射向水平面的照射方式。当这种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,表面平滑的区域类似于一面反光镜,能够有效地反射光线进入相机,导致这些区域在图像中显示为较高的灰度,从而显得明亮和清晰。相反,表面不平滑的区域,例如凹痕或划痕,由于其复杂的表面结构导致反射光线混乱,难以进入相机,因此在图像中表现为较低的灰度,显得较为暗淡。
这种特殊的成像技术,使得高角度光线在字符识别、凹坑和划痕检测、轮廓分析以及尺寸测量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特别是在螺母外观缺陷的检测过程中,螺母表面的字符信息必须被准确识别。高角度光能够使字符边缘更加清晰和锐利,从而便于机器视觉系统精确读取字符信息,并判断螺母的规格和型号是否正确。此外,高角度光还能使螺母表面的凹坑、划痕等潜在缺陷在图像中更加明显,有助于检测系统迅速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。
低角度光源:有效突出表面不平之处
低角度照明与高角度照明相对,其光线入射角度小于45°。当物体表面受到低角度照明的照射时,其成像效果与高角度照明形成鲜明对比。在低角度照明下,平滑表面的反射光较少进入相机镜头,因此这些区域的图像灰度值较低,显得较为昏暗;相反,表面不平整的部分,如凹陷、划痕、凸起等,其反射光能够有效进入镜头,使得图像中这些区域的灰度值较高,仿佛被特别“照亮”,因而显得格外突出。
这种照明技术在检测物体表面的微小缺陷、纹理特征,以及需要强调表面不平整的场合中具有显著优势。在螺母外观缺陷的检测中,低角度照明能够清晰地揭示螺母表面的细小划痕,即便是非常微小的划痕,也能在图像中清晰可见,使检测人员能够精确判断划痕的深度和长度,从而评估螺母的质量。此外,低角度照明还能将螺母表面的铸造纹理、加工痕迹等特征清晰呈现,有助于检测人员评估生产工艺是否达标。
版权所有:江苏和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2022010314号-1
技术支持: 易动力网络